“賞花經濟”一路生花——益陽多地發展“賞花+”產業
(湖南日報)
3月21日,沅江市瓊湖街道保民村,金浪翻滾的油菜花田與碧波蕩漾的湖水相映成趣。“誤入梵高畫布的一天,原來春天真的會追著人跑。”游客李曼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美圖并贊嘆道。
小小一朵花,蘊含大流量。春暖花開時,洞庭湖畔的益陽,朵朵鮮花不僅裝點了大地,更助推了鄉村振興。
借花辦賽,樂了游客,鼓了村民錢包
陽春三月,油菜花將大地染成金黃的海洋。
3月15日,桃江縣石牛江鎮借2萬余畝油菜花盛放之機,舉辦首屆油菜花節。2025年“尋找美麗中華”全國鄉村定向系列賽事活動(湖南桃江站),同步在石牛江鎮舉行。724名定向運動愛好者,穿梭于金色花海,展開激烈的智慧角逐。
“沒想到游客這么多,土特產賣爆了。”石牛江鎮黨委書記龔電明笑容滿面地介紹,結合節會,該鎮設立農耕文化市集,給村民提供45個攤位,帶動了菜籽油、蜂蜜等農特產品銷售。
節會讓村民的“錢袋子”鼓了起來。“油菜花節前3天,我每天的毛收入1萬元。”石牛江鎮田莊灣村村民胡進聽說鎮里舉辦油菜花節,趕到現場賣起了風干牛肉。
“全國鄉村定向賽與石牛江鎮油菜花節的聯動,是桃江將農業經濟與文化、旅游、體育和‘大健康’休閑等融合的一次生動實踐。”桃江縣委副書記、縣長周登高說,活動打造了“賞花經濟”全鏈條,從3月15日至21日,累計接待游客超15萬余人次,帶動農特產品銷售破百萬元,實現“一賽多效”的產業聯動。
益陽多地通過借花辦賽(節會),實現“活動引流、文旅變現、產業增值”。
借花辦賽,南縣嘗到了甜頭。3月16日,“2025湖南南縣羅文花海半程馬拉松”在洞庭之心廣場開賽。2023至2025年,南縣連續3年在羅文油菜花盛開的時候舉辦馬拉松賽,三屆比賽共吸引游客8.5萬人次,帶動旅游綜合收入4300多萬元。
3月18日,沅江市瓊湖街道保民村,以“春暖水城·沅聚花海”為主題的油菜花節啟幕。油菜花帶動農特產品日均銷售額突破5萬元。“我從湖北過來打卡,感覺沅江的油菜花特別漂亮。”游客江梅說。
發展“賞花+”產業,做好“花樣文章”
花無百日紅,“賞花經濟”如何避免“曇花一現”?益陽的答案是,做“花樣文章”,發展“賞花+”產業,延長產業鏈。
進入3月,沅江市胭脂湖街道楊梅山村的100余畝青梅林迎來盛放期,潔白如云的花朵綴滿枝頭。
發展“賞花經濟”,不能簡單“靠花吃花”,青梅種植戶胡新明深諳此道。他的青梅林有130余株青梅樹。再過2個月,青梅將成熟。通過科學管護和品種優化,今年青梅產量預計可達5000余公斤。
發展“賞花+”產業,楊梅山村正悄悄書寫延長產業鏈的新文章,先是花海引流,再是農產品深加工,然后發散思維,發展生態循環模式。
花海引流只是一道“開胃菜”,帶動鄉村旅游“熱”起來。當地利用青梅這一資源,做好產品深加工,做活林中經濟。胡新明將青梅制成蜜餞、果酒等產品,去年青梅產品收入5萬多元。
此外,胡新明還在青梅園發展“青梅+林下經濟”,形成“以林養禽、以禽促林”的生態循環模式。“在青梅園養殖的土雞,每公斤能賣40元,不愁銷路。”他說。
2024年,楊梅山村100余畝青梅,產業鏈產值超100萬元。
保民村也在拉長“賞花經濟”產業鏈上下功夫。保民現代谷物種植專業合作社做到“油菜花三賣”——賣米、賣油、賣風景。通過油菜花引流,合作社生產的稻蝦米、菜籽油名氣更大了。去年,合作社銷售的菜籽油超過15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