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洞“全生命周期”守護古樹名木
(轉載自湖南日報)
金洞“全生命周期”守護古樹名木
推動區域實現從“賣木頭”到“賣碳匯、賣景觀”的綠色轉型
近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區林業局工作人員來到金洞鎮小金洞村金白河畔,為400多年樹齡的“楠木后”輸注營養液。
這棵“楠木后”與500多年樹齡的“楠木王”隔河相望,形成罕見的楠木“夫妻壽星”自然景觀,吸引眾多游客前來觀賞。
金洞管理區森林覆蓋率高達87.74%,現存古樹名木達1588株,包括楠木、銀杏、樟樹、甜櫧等珍貴樹種,區內分布有23處古樹群落。
為護牢這些“綠色活化石”,金洞建立古樹名木“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構建“天眼守望、地網感知、空域巡航”防護體系,借助無人機巡航、紅外監測和傳感器網絡,實時監控古樹生長環境與病蟲害風險,并按照“一樹一策”原則科學實施復壯措施。
去年,工作人員在巡查中發現“楠木后”長勢欠佳,立即邀請省級專家制定復壯方案。通過將樹下水泥鋪裝更換為鏤空板、修建灌溉系統、定期輸注營養液等方式開展搶救,使其重現盎然生機。2024年以來,金洞完成20株古樹名木復壯。
除科技手段外,金洞還為每株古樹建立專屬檔案,并持續開展“松綁減負”行動,近3年累計拆除樹干周邊水泥鋪裝68平方米,清理“釘釘子、圍脖子、扯桿子”52處。
古樹保護激活了生態價值。金洞依托“楠木王”這一獨特生態IP,打造全國首個楠木主題公園,創新推出“林上養蜂、林中藥茶果、林下養殖、林內休閑康養、林外加工”的“五林經濟”發展模式,推動區域實現從“賣木頭”到“賣碳匯、賣景觀”的綠色轉型。
今年4月,我省簽發首批“湘林碳票”,金洞林場696.86公頃林地納入碳匯開發項目,核定二氧化碳當量54250噸。簽發僅三個月后,金洞便收獲一筆金額199萬元的碳匯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