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劍波:進一步全面深化林業改革 為建設美麗湖南夯實生態根基
(湘直黨建)
進一步全面深化林業改革
為建設美麗湖南夯實生態根基
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吳劍波
林業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作出了戰略部署,為林業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全省林業系統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部署,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決心、更實的舉措擁護改革、參與改革、推進改革,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湖南夯實生態根基。
充分認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切實增強推進林業改革的自覺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具有繼往開來的里程碑意義,擘畫了新時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戰略舉措。對林業部門而言,要深刻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個必然要求”,著力增強推進林業改革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深刻認識改革是林業適應國內外形勢變化的迫切需要。全球對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我國也作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莊嚴承諾,生態文明建設成了推動中華民族永續發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課題。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林業在應對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具有廣闊前景。只有深化林業改革,才能不斷提升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在美麗中國建設、全球生態治理中承擔更多責任和義務,從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需求。
深刻認識改革是林業取得系列發展成果的關鍵一招。作為全國林業系統的排頭兵,湖南林業先后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有力推動了林業高質量發展。通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實現了“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極大地解放了林業生產力。通過國有林場改革,實現了生態得保護、林場得發展、職工生活得保障。通過林長制改革,建立了以黨政領導負責制為核心的責任體系。通過建立林地跨部門聯審機制、出臺優化林地審批“十條措施”,在嚴守生態紅線的同時,確保了一大批重大項目順利落地。
深刻認識改革是破解林業發展面臨諸多矛盾的必由之路。當前,林業面臨生態保護嚴格與經濟發展迫切、森林面積較大與生態質量不高、生產供給單一與群眾期盼多元、投入需求巨大與資金嚴重不足、適度規模經營與森林承包到戶等多重矛盾和問題。此外,林業受計劃經濟的影響較大,生產經營不夠靈活;務林人大多生活在窮山僻壤,思想觀念較為因循守舊。因此,對林業而言,改革更顯迫切、更為必要,是補短板、強弱項、提能力的重要抓手。
精準把握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點任務,切實增強推進林業改革的針對性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了系統部署,多處涉及林業工作。全省林業系統要對標對表,主動認領,不折不扣抓好落實。
突出抓好林業新質生產力培育。建優建強林業科研平臺,加快推進岳麓山實驗室林業片區、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中國油茶科創谷建設,全力打造全國林業科技創新高地。開展林業科技創新攻關行動,在林產工業、以竹代塑、林業機械、林業碳匯等重點領域突破一批關鍵技術和共性難題。實施院士、杰青、特崗生培養計劃,選優配強科技特派員,打造一支專業、敬業的林業科技人才隊伍。
突出抓好林業關鍵領域改革。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緊密圍繞“林改四問”精準發力。進一步落實所有權、穩定承包權、放活經營權,解決“山要怎么分”的問題;切實加強森林經營,解決“樹要怎么砍”的問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決“錢從哪里來”的問題;持續發展林業適度規模經營,解決“單家獨戶怎么辦”的問題。深化國有林場改革,開展國有林場改革成果“回頭看”,創新林場經營管理機制,著力實現生態美、林場活、職工富的發展目標。深化林長制改革,完善林長制“一長四員”網格化管理,不斷提升林區治理水平。
突出抓好林業助力鄉村振興。深入實施湖南林業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兩年行動,保持生態補償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在資金、項目、政策等方面對15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給予傾斜支持。完善油茶、竹木、林下經濟、生態旅游和森林康養、花木等五大千億產業支持政策,助力鄉村產業振興。持續實施林草基礎設施建設和管護領域以工代賑,調整完善生態護林員選聘管理機制,拓寬林區群眾就業增收渠道。建立健全森林資源資產評估、抵押貸款、貸款貼息、擔保、保險一體化金融政策體系,盤活林地林木林生態資源,助力林區群眾增收致富。積極開展森林鄉村建設和身邊增綠行動,健全古樹名木保護機制,助力鄉村人居環境改善。
突出抓好林草資源保護修復。全面落實擴綠、興綠、護綠并舉總體要求,切實加強林草資源保護修復,著力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加強科學綠化示范省建設,構建林草濕融合發展機制。實施森林可持續經營五年行動,大幅提高森林質量。積極創建南山國家公園,建立自然保護地分級管理體制。強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協調機制,全力保護候鳥等野生動植物資源。提升森林防火本質安全,推進森林火情熱點快速核處“131”機制和鄉村森林火情早期處置演練機制常態化,建立疏堵結合的野外火源管控機制。加強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構建松材線蟲病一體化防控機制、外來物種監測預警機制。
全力優化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徑方法,切實增強推進林業改革的實效性
深化林業改革時間緊、任務重,時不我待,只爭朝夕。全省林業系統要履職盡責、壓茬推進,堅定不移當好改革的執行者、實干家,確保各項林業改革措施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樹牢全局觀念。按照黨中央、省委關于改革的總體部署,積極參與、堅決服從、大力配合、全面落實相關改革任務,決不能因部門利益、地方利益拖改革后腿。同時,主動認領涉林改革任務,推動各項涉林改革落實落細,不給全面深化改革留下盲區和尾巴。
堅持問題導向。乘全面深化改革春風,緊密聯系林業實際,瞄著現實問題去改革、著眼解決問題去推進,著力解決保護發展矛盾突出、森林質量不高、生態產品單一、資金投入不足、集約化規模化經營程度較低、市場化水平不高、基層林業人才匱乏等突出問題,推動林業事業行穩致遠。
注重統籌謀劃。對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林長制改革中的探索舉措進行固化提升,實現體制機制從散到聚的集成。對改革中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及時復制推廣,實現體制機制從點到面的拓展。修改完善不適應新形勢的制度規定,實現體制機制從舊到新的轉換。探索建立與時俱進的新機制新模式,實現體制機制從無到有的跨越。
發揚斗爭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不可避免涉及利益格局的調整,亟需沖破思想觀念束縛、突破利益固化藩籬。這就要求廣大林業干部保持改革銳氣,增強改革韌性,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堅定不移將改革進行到底;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戰略定力,將難點一個一個攻破,將堵點一個一個打通,推動林業改革取得實效。
強化責任擔當。改革有不確定性,有風險,有挑戰。對有利于經濟社會發展、有利于林草資源保護、有利于人民群眾福祉的事,在堅持實事求是、科學評估的基礎上,要敢于突破條條框框的約束,勇于承擔責任風險。要構建改革容錯機制,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林業干部擔當作為、干事創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