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南岳衡山自然保護區
一、概況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湖南省中南部,座落于衡陽市南岳區。其地理位置為北緯27°12′10″-19′40″、東經112°34′28″-45′36″。1984年5月,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2007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11991.6hm2,其中核心區面積3967.5hm2,緩沖區面積2390.3hm2,實驗區面積5633.8hm2。
二、自然環境與資源狀況
南岳衡山是湖南中部丘陵盆地中聳立的一座孤山。其地質構造主要是花崗巖的斷裂構造,花崗巖斷塊組成峰林狀的壘形中山地貌,群峰突起,自上而下分為四級階梯,分別代表四個不同地質時期所殘留下來的侵蝕剝夷面,標明南岳衡山有四次相對快速的上升期和四次相對靜止的穩定期。最低海拔80m,最高山峰祝融峰海拔1300.2m,整體似梭狀穹形,地勢由祝融峰向四周傾斜,眾多的河溪形成以南岳衡山山體為核心的梭形放射狀水系。
南岳衡山屬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區,具有明顯的亞熱帶季風山地濕潤氣候特征,光、熱、水資源豐富,氣候類型多樣,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南岳衡山氣候垂直差異明顯,平均氣溫直減率為0.59℃/100m,夏季氣溫直減率為0.53℃/100m,冬季氣溫直減率最為顯著,達0.72℃/100m。年均氣溫:山腳為17.5℃,山頂為11.3℃;絕對最高氣溫:山腳為40.8℃,山頂為32.4℃;絕對最低氣溫:山腳為-8.9℃,山頂為-16.8℃;年均降雨量:山腳為1440mm,山頂為2045.48mm;無霜期:山腳為280d,山頂為240d;霧日:山腳為24d,山頂為252d;空氣相對濕度:山腳為80%,山頂為94%;年均冰凍期:山腳為10d,山頂為40d。
南岳衡山山體主體母巖系侏羅紀燕山運動時期侵入的花崗巖,發育而成的土壤類型垂直帶譜明顯,前山(南坡)海拔600m以下為紅壤,600-900m為山地黃壤,900-1200m為山地黃棕壤,1200m以上為山地灌叢草甸土;后山(北坡)海拔450m以下為紅壤,450-800m為山地黃壤,800-1200m為山地黃棕壤,1200m以上為山地灌叢草甸土。土壤PH值在4.2-5.1之間,呈強酸性反應,土層厚度為40-80cm,腐殖質厚度為10-20cm。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具有明顯的森林垂直帶譜,海拔600m以下的低山為常綠闊葉林帶,主要有小紅栲、石櫟林群落,猴歡喜、山礬林群落,細葉青岡、冬青林群落,其山體下部被破壞的地段為馬尾松林所更替;山體中部與上部現保存著良好的大片的槲櫟林群落,青岡櫟林群落、甜櫧林群落、山茶林群落等;中山從海拔600-1100m為落葉闊葉林與常綠闊葉林混交林群落,主要有水青岡林、楓香林、槲櫟林,以及大片金錢松林;海拔1100m以上局部地段為野古草、野菊草甸群落。根據《中國植被》的分區,南岳衡山地處中亞熱帶典型常綠闊葉林北部植被亞地帶的三峽、武陵山地,栲類、潤楠林區;在《湖南植被》對湖南森林植被的分區系統中,南岳衡山屬于湘中湘東山丘盆地栲?林、馬尾松林、黃山松林、毛竹林、油茶林及農田植被區的衡陽盆地植被小區。其植被類型分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兩大類,自然植被劃分為6個植被型,25類群系;人工植被劃分為2個植被型,6個群系。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記錄高等植物266科、973屬、2149種(含種下等級),其中苔蘚植物共計48科、101屬、152種,蕨類植物35科、71屬、221種。種子植物183科、801屬、1776種。在種子植物中,裸子植物9科、35屬、69種;被子植物174科、767屬、1707種。依據吳征鎰先生的植物區系劃分法,南岳衡山自然保護區植物區系成分主要為熱帶、亞熱帶成分,系華東-華中過渡區系。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動物區系為典型的東洋界華中區東部丘陵平原亞區亞熱帶林灌、草地-農田動物群。現已記錄野生動物種類2119種,其中魚類4目11科27屬30種,兩棲動物2目8科23種,爬行動物3目9科44種,鳥類13目38科98屬148種,哺乳動物有7目18科39種,昆蟲17目186科1835種。
此外,已記錄大型真菌173種,分別隸屬于15目、37科、83屬。與同緯度的梵凈山,雷公山自然保護區相比,這里雖為孤山,但生物多樣性毫不遜色。
南岳衡山是我國著名的“五岳名山”之一,素有“五岳獨秀”之稱,自然風光秀美,人文景觀豐富,現有200余處景觀景點,有七十二峰、八橋、九潭、九溪、九池、十五洞、二十四泉、三十八巖諸景;春觀花、夏看云、秋望日、冬賞雪為“四時佳景”;祝融峰之高、藏經殿之秀、方廣寺之深、水簾洞之奇,被稱之為“南岳四絕”,龍鳳溪之野、麻姑仙境之幽、會仙橋之險、穿巖詩林之趣倍受游人贊賞。
三、保護價值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以南岳衡山森林生態為主體建立的自然保護區,以保護云豹、林麝、黃腹角雉、大鯢、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等珍稀瀕危野生動物及其棲息地和南方紅豆杉、伯樂樹、絨毛皂莢等珍稀瀕危植物及其群落,以及我國亞熱帶少數地區保存較為完整的森林植被和森林生態系統為主要保護對象,是目前我國亞熱帶地區森林植被保存比較完好的少數地區之一,其植物區系成份復雜、多樣,具有典型的華東-華中過渡色彩。國家一級保護獸類有云豹、林麝等2種,國家二級保護獸類有穿山甲、大靈貓、小靈貓、金貓等4種;有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黃腹角雉1種和二級保護鳥類黑耳鳶、蒼鷹、普通?、大?等27種,國家二級保護兩棲類有大鯢和虎紋蛙2種。此外,還有眾多的三有動物,有昆蟲模式標本46個,特有昆蟲種17個;中國新記錄昆蟲種14個。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6種,其中一級重點保護種有南方紅豆杉、伯樂樹、銀杏3種,二級重點保護種有香果樹、閩楠、金錢松、篦子三尖杉等13種,有中國特有植物科1科,中國特有植物屬20屬,463個中國特有植物種,其中華東特有種35種,湖南特有種4種,南岳特有種4種(絨毛皂莢、窄花柳葉箬、毛柄金腰、南岳蹄蓋蕨),模式標本植物有衡山莢?、南岳金絲桃、南岳鳳丫蕨、南岳箬竹等13種,古樹名木46科83屬124種4816株。其中樹齡100年以下的名木有44株,100~299年的古樹有4595株、300~499年的古樹有153株,500年以上的古樹有24株,樹齡最長的古樹為福嚴寺內外的4株銀杏,以石碑記載,迄今樹齡長達1440年。
南岳衡山山腳由東至南往西為湘江環繞,自然保護區內有62條小溪與小河流入湘江,它們是湘江的重要水源之一,水流量共計19130萬m3,保護區的森林植被的巨大水源涵養作用,不但不斷補充湘江水量,而且防止了水土流失,大大減免了山地災害。
四、保護區管理現狀
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交通便利,距北京1740km,距省會長沙136km,距衡陽市區46km,107國道察肩而過,離京珠高速出口新塘站17km,距京廣鐵路衡山火車站17km,距武廣高速鐵路衡山西火車站5km。
自建立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以來,現在已有了一定的保護設施,建立了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與南岳區林業局、南岳區風景資源管理局合署辦公。管理局機關內設5個職能科室,下設5個管理站,7個檢查站、21個保護點,1個森林公安分局,1個科研所,1個保護所,先后有湖南大學、華南大學、湖南師范大學、南華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湖南林科院等120個單位的專家學者來此進行科研考察,出版了5本學術專著,發表了1769篇論文,有效地查清了自然保護區內的資源,提出了保護措施。當地村民愛護森林,有力地配合了保護區的建設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