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龍山印家界省級自然保護區
http://www.aiapeng.cn/
時間:2015-12-27 11:39
信息來源:
湖南龍山印家界省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中亞熱帶低海拔常綠闊葉原始次森林免遭第四紀冰川侵襲而幸存的天然林資源寶庫,是我縣“十五”規劃期間由專家考察論證,1999年成立縣級保護區,2002年成立州級保護區,省人民政府于2005年9月17日正式下文批準成立的一個省級自然保護區。該保護區地處武陵山腹地,位于龍山、永順兩縣交界之地,東與永順萬民、鹽井鄉接壤,南與龍山農車鄉毗鄰,西與紅巖鎮、茨巖鎮相連,北與水田鄉相依。東西寬14公里,南北長16公里,地理座標為東經109°38′——109°47′,北緯29°06′——29°24′,境內最高峰為東邊的門扇子峰,海拔1209.8,最低海拔為南邊的柳樹坪,海拔368.6米,相對落差841.2米。


保護區跨3鄉轄11村內奸別為塔泥鄉、茨巖鎮、猛必鄉、田家村、塔泥村、哪咋村、舍竹村、汝池村、王家村、鉛廠村、紅旗村、車塔村、車拉坪村、茄陀村,總面積10206分頃,森林覆蓋率96.6%,其中林業用地10046公頃,占保護區總面積的98%;核心區3057公頃;緩沖區面積3523化頃;實驗區面積3626公頃。據專家調查,境內有野生植物189科1990種,其中國家級保護植物有70種;有野生動物153種,屬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物有31種。
保護區境內植物資源豐富,區系成分復雜,珍稀桿物較多,共有國家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70種,其中一級有伯樂樹、紅豆杉、南方紅豆杉、銀杏等7種,二級有黃杉、香果樹、銀鵲樹、鵝掌楸、馬東木蓮、傘花木、白辛樹、毛紅春、楠木、櫸木等63種。該區森林植被類型多樣,特征顯著,植被垂直分布規律帶譜明顯,海拔800米以下為常綠闊葉林帶,800-1209.8米之間為常綠落葉混交林帶。該區無論從植物資源、區系成分、植被類型,還是分布規律來看,者是武陵山地森林植被的典型代表,其地理位置和植物區系成分在我國植物區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極具科學研究和保護價值。
保護區境內野生動物種類較多,但種群數量較少,部分已瀕臨滅統,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頸尾雉林麝2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穿山甲、獼猴、藏酋猴、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等29種,列入省重點保護對象的有刺猬、穿山甲、華南兔等77種,被列入國家貿易公約附靈(I II III)名單的有穿山甲、黃鼬等24種,珍稀瀕危種類多是本區野生動物資源一大特點,因此,具有極高的保護價值和科研價值。
事實證明,印家界自然保護區是我國中南地區面積較大,保存較為完整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是連接武陵山脈自然保護區群的重要生態走廊。為切實搞好保護區的建設,圍繞解決基因資源庫的保存,生物多樣性保護,促進保護區的發展,我縣應省人民政府“不斷完善自然保護區的基礎設施,把自然保護區建設好、管理好”的要求,2007年增設了一個林業局的正屬的副科級單位——湖南龍山印家界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編制4人,成員8人,專門從事保護區各項工作的指導和管理。現保護區在省廳及各級政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已順利完成各種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正有聲有色、緊張有序的進行,保護區的明天將會變得越來越美好。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