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亞利:織密防火安全網,共護生態綠家園——湖南省華容縣森林防滅火工作調研報告
華容縣地處湘北鄂南,有林地面積29萬畝、濕地面積54萬畝、蘆葦面積8萬畝,與湖北省荊州市的石首市、監利市和岳陽市君山區以及益陽市南縣等地交界,縣內有國能岳陽火電廠、小墨山核電站保護廠址、天然氣省級管道,森林和蘆葦防滅火線長、點多、面廣,任務非常繁重。近年來,我們以“林長制”為抓手,全面落實上級森林防火各項工作部署,切實加強森林資源管護,著力推進森林防滅火基礎兩年行動,全力打造“專業突出,一專多能”的森林消防隊伍。全縣森林防火連續9年實現零火災,多次獲評省市森林防火工作先進單位。
一、主要做法
1.立足于“高”,強化組織領導。縣委縣政府堅持將森林防火工作作為事關全局、事關穩定的大事來抓,著力營造森林防火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在領導力量上高位推動,每逢節假日或者高火險天氣,各縣級林長都要深入林區一線督導森林防火工作,縣局班子成員實行包片蹲點督導工作機制,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親自部署森林防火、親自抓落實。在物資供應上全額保障,縣政府常務會議專題研究森林防火,將經費、基礎設施、裝備建設納入財政預算,確保森林防火日常工作的正常開展。
2.立足于“廣”,強化防火宣傳。堅持把防火宣傳作為森林防火工作的第一道防線。集中組織開展了“森林防火宣傳月”和“森林防火宣傳周”活動,將《致群眾的一封公開信》張貼到每家每戶門上。高火險節氣,通過短信推送以及“村村響”廣播提醒群眾注意森林防火,森林防火宣傳車不間斷巡查宣傳森林防火工作。在重點地段、重點林區及交通要道,懸掛宣傳橫幅,設立醒目的永久性標示牌。通過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教育,真正使森林防火家喻戶曉、人人皆知,為森林防火工作打下了扎實的群眾基礎。
3.立足于“嚴”,強化火源管理。森林防火關鍵在防,防的關鍵在野外火源管理。管控重點人員,建立特殊人群管控臺賬,精確到人,管控人為起火隱患,重點盯住“四件事”,即農事用火、祭祀用火、野營野炊、抽煙放炮;管控“重點設施”,把林區生產企業、高壓線路、變電器站、通信基站等設施設備的運行安全作為森林防火的重點對象,強化行業管理責任和企業主體責任。管控“重點地段”,在全縣重點進山路口設置了67個野外火源檢查站,強化設站守卡、落實掃碼進山制度,堅決把火種堵在山下林外。
4.立足于“快”,強化應急建設。積極推進兩年行動建設,建成生物防火林帶5公里(省界)、隔離帶8.7公里(縣界)、防火道2.2公里、森林消防蓄水池594立方米,山塘水壩升級5000立方米,全部實現落地上圖。推進監測預警信息體系建設,共享鐵塔視頻監測數據,強化科技應用,開辟“人防+技防”的防火新局面。加強基層隊伍建設。推動資源向鄉鎮集中,力量向村組傾斜。集中組織5個重點林區鄉鎮和2個國有林場分別開展森林火災應急演練,提升森林消防隊伍處置能力,熟練掌握森林火災撲救裝備使用。
5.立足于“實”,強化責任落實。森林防火責任重于泰山,全力落到實處。嚴格落實“縣領導包鄉鎮、鄉鎮干部包村組、護林員包山頭”的三保責任制,確保山林守護無盲區;嚴格壓實屬地責任管理,一進入防火重點期,縣、鄉、村三級層層簽訂防火責任書,傳導壓力,落實責任。嚴格執行領導在崗帶班,24小時值班制度,各鄉鎮、林場執行主要領導AB崗制度,統籌調度指揮。嚴格督查問責,對履職不力的干部、巡查頻次不足、信息報送滯后的村組網格員啟動問責程序,倒查責任落實漏洞。
二、問題與原因探析
1、可燃物堆積失火風險上升。近年來,隨著全社會對生態建設工作的重視,我縣生態綠化狀況逐步好轉。森林資源面積不斷擴大的同時,林下可燃物經年累積,可燃物增多,清理難度較大,失火時容易快速形成過火面積。再加上我縣屬于季風氣候,冬季氣候干燥且長,為森林火災的發生提供了條件。
2、野外火源管控壓力空前。我縣域內林區與村莊、林區與城鎮等彼此交錯,森林防火戰線長,工作區域廣,工作點多。每年春節期間,縣域大量人員返鄉,各種祭祀燒香、燃放鞭炮等節慶活動與民俗活動增多,造成民俗用火、野外用火現象增加。入春天氣變暖后,踏青出游居民數量激增,農事生產活動增加,野炊用火、農業生產用火行為明顯增加。清明前后,上墳祭祖習慣、野外焚香燒紙行為短時期內猛增,這些都增加了森林火災風險。
三、工作建議
1.深化責任機制體制改革。探索建立“林長+警長”協作模式,加強部門協同與監督問責,林業部門主抓火源審批與隱患排查,應急部門統籌撲救資源,公安部門嚴查違規用火案件,形成“防、滅、查”閉環管理,公安部門對過火面積較大的火情進行嚴肅查處,形成震懾。將防火成效納入績效考核,倒逼責任落實。
2.強化科技與投入保障。推廣“衛星遙感+無人機巡護+智能攝像頭”三位一體監測網絡,重點覆蓋林區和火災高發地帶,實現火情實時識別與自動報警功能,提升火險預警響應速度。引入熱成像儀、紅外線探測儀等設備,結合氣象數據分析,建立火險等級動態評估模型,為精準防控提供數據支撐。設立縣級森林防火專項資金,重點支持防火道、蓄水池等基礎設施升級,按需配備高壓水泵、便攜式滅火彈等裝備。
3.創新宣傳與治理模式。利用抖音、微信視頻號等平臺制作防火宣傳片,擴大宣傳覆蓋面。推廣“防火積分制”,對舉報違規用火、參與防火志愿活動的村民給予物資獎勵,形成“一人帶動一片”的傳播效應。推行“林長+網格員”協同機制,劃分責任區并公開護林員聯系方式,鼓勵群眾通過移動端實時上報火情隱患。加強可燃物清理,針對高風險林區,清除林緣50米內枯枝落葉,打造生物防火隔離帶;推廣秸稈粉碎還田、集中回收等綠色處置方式,降低火災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