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兩山”轉化的富民實踐
(轉載自中國綠色時報)
201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來到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察看成片的柚子林和橘子林,了解村里圍繞扶貧開發發展特色產業的情況。看到一筐筐、一擔擔水果擺滿路邊,習近平祝村民們水果產業發展越來越好,日子越過越好。
10多年來,菖蒲塘村立足本地實際,走出了一條以特色經濟林產業為核心的發展之路。2024年,菖蒲塘村實現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861元,是2013年6121元的5.7倍,村集體經濟收入315萬元,是2013年3萬元的101倍。
這一變化,正是湖南踐行“兩山”理念、力促“兩山”高效轉化的生動縮影,綠水青山的“含綠量”與“含金量”正不斷提升。
從過去生態退化嚴重的高椅嶺搖身變為“醉美丹霞秘境”,到雪峰山下的林權抵押讓沉睡的森林變成流動資本,再到洞庭湖“水草+螃蟹”套養、武陵山區“民宿+研學”融合,一處處“生態+”場景正將三湘大地的山水顏值轉化為產業產值。
強化管護:筑牢“兩山”轉化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4次來湘考察都強調保護好生態環境,囑咐“把生態系統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保護好”“守護好一江碧水”。湖南深刻領悟“兩山”理念核心,不斷強化生態資源管護,堅守生態資源底線,為“兩山”轉化夯實根基。
截至2024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3.15%,森林蓄積量達6.55億立方米,草原綜合植被蓋度達86.87%。5處國家重要濕地申報通過國家林草局現地核查,常德、岳陽成功獲評國際濕地城市。張家界大鯢等18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保護成效評估優秀等次,還創造了湖南1950年有火災記錄以來最好成績。
湖南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創建9年來,以打造“兩山實踐的湖南樣板”為目標,將生態保護修復作為建設核心,嚴格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自然植被覆蓋率從91%提高至92.7%,候鳥野外觀測站監測到過境候鳥種類104種90.7萬只,同比增加9萬余只,創歷史新高。
同時,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確立“生態保護優先、適度開發利用”的產業準入機制。自2022年起,在南山國家公園候選區崀山世界自然遺產地野化放歸朱鹮2批次20余只,經過近3年保護監測,朱鹮野外種群數量已增至30余只。通過實施“鹮田一分”項目,每畝水田專門預留一分面積不種植水稻的方式,為朱鹮開辟專屬覓食區域,成功恢復其棲息地生境達6.67公頃。2025年,崀山生態米一季稻產量約50萬公斤,單價較往年每公斤高1.5元,預計實現收入440萬元。這一舉措既守護了朱鹮的生態家園,又讓當地農戶在生態保護中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收益。
產業賦能:拓展“兩山”轉化效益
“以前畝產茶油才3—5公斤,現在用‘湘林’良種,畝產超30公斤,年收入上百萬元!”永州市寧遠縣太平鎮白土村林農房挺勇的喜悅,道盡了老百姓踐行“兩山”理念的獲得感。近年來,湖南把握“兩山”理念要義,立足資源稟賦,大力發展林業產業,不斷拓展“兩山”轉化效益。
重點培育油茶、竹木、林下經濟、森林旅游與康養、花木等五大千億產業,堅持科技賦能,不斷創新產業模式,壯大產業基地,提升品牌效益,2024年,全省林業產業總產值達5849億元,同比增長6.11%,五大千億產業成為名副其實的“五大金山”。
油茶產業一路領跑全國,2024年全省茶油產量達44萬噸,綜合產值達943億元,均創歷史新高。
竹木產業蓬勃發展,竹林面積達109萬公頃,總產值達1309億元,已建設2家國家林業產業示范園區、35個省現代林業特色產業園。
林下經濟成效顯著,全省有國家林下經濟示范基地59個,居全國第一,產值達605億元,躋身全國前列。
森林旅游與康養流金淌銀,2024年綜合收入1761億元。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創新“碳匯+旅游”模式,年吸收二氧化碳12萬噸,帶動周邊6萬居民就業。
花木產業流金溢彩,年綜合產值超600億元,僅瀏陽河花木走廊就集聚3000余家花卉企業,年銷售額超600億元,其中瀏陽紅桎木、羅漢松等特色品種出口額占全國35%。
改革創新:拓寬“兩山”轉化路徑
“認購100噸二氧化碳減排量,支付了1萬元。”7月22日,在安仁縣舉辦的郴州首張湘林碳票交易簽約儀式上,安仁縣福磊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新朝喜笑顏開,“手中有碳票,心里不慌張,幫助公司可持續經營。”
今年4月,湖南省林業局簽發全省首批湘林碳票,共計8份,涉及安仁縣、瀏陽市、炎陵縣、桃源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花垣縣、永州金洞管理區。安仁縣大石國有林場獲得的湘林碳票憑證顯示,該碳票項目面積859.88公頃,二氧化碳減排量相當于6.67萬噸。
湖南深諳“兩山”理念內蘊,不斷深化林業改革,拓寬“兩山”高效轉化的路徑。
在林權改革方面,湖南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目前已基本實現“山定權、樹定根、人定心”。全省林權抵押貸款余額達123.72億元,有效促進“葉子”變“票子”、資源變資產。累計流轉林地80多萬公頃,規模經營主體1.2萬多家,帶動340多萬農民就地就業。
碳匯改革也讓變現更省心。2025年1月,湖南省林業局聯合省發展改革委等多個部門印發《湘林碳票管理辦法(試行)》,林業碳匯開發在湖南全面鋪開。此前,懷化市開展“湘林碳票”試點,首發林地生態系統碳匯權證暨林業碳券,為林企授信2000萬元、為林農發放碳匯貸14萬元,發放林業碳券4張,交易林業碳匯1379噸,有效實現了林農增收10.48萬元。當地群眾稱贊,“碳票”變“鈔票”十分方便,省事省心。
順勢而為,湖南還通過創新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多元化生態補償體系,讓保護者受益;探索“林業+”模式,推動林業與金融融合,創新森林保險等產品,破解林業融資難題,使林業產業生機無限。
“安仁縣福磊石業有限公司是第一個與我們正式簽約的企業,開了個好頭。”安仁縣大石國有林場場長陽珍貴介紹,目前,安仁縣萬華板業有限公司、安仁縣大源投資集團等10家企業和單位已與該林場洽談,今年8月31日前認購2000噸二氧化碳減排量,按每噸100元計算,總金額達20萬元。“碳票資金到賬后,將加強湘林碳票項目區森林資源監測與管護,聘請100多名林場周邊村民參與林業撫育,僅此一項惠農服務,村民人均可增收2000元。”陽珍貴說。
此外,耒陽創新推出全國首個油茶產業專項金融工具“油票”,由湖南神農國油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按照油茶鮮果每5噸為單位制作“油票”。油票具有明確的標的物和量化權益,可發行、可交易、可質押、可變現,發放環節嚴謹高效。政府、企業、油茶種植戶簽訂三方合同,明確各方權責利益。企業為農戶提供從烘干到精煉的全流程代加工服務,降低生產成本30%。首批發行油票5000張,對應油茶果2.5萬噸,覆蓋種植戶1200余戶。試點期間累計發放質押貸款4800萬元,帶動油茶每公頃產量由525公斤提升至900公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