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鏈條發力 讓“竹鄉”煥發高質量發展新活力
(轉載自紅網時刻)
自2024年湖南省啟動《湖南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項目以來,桃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錨定“竹產業全鏈條升級”目標,從竹林培育固本、基礎設施強基到產業融合提質,一系列務實舉措層層遞進,讓“楠竹之鄉”煥發蓬勃新活力。10月10日,記者深入桃江各竹產業項目建設現場,探尋其在高質量發展進程中的創新實踐與亮眼成效。
走進桃花江鎮花果山村石子沖世林合作社小八三竹筍培育基地,只見一條條水管順著竹林地勢蜿蜒延伸,2米多高的噴水柱均勻分布其間,水霧彌漫中盡顯生機。該基地負責人吳小平介紹,為破解竹林灌溉難題,基地共投入40萬元用于灌溉設施建設,其中8萬元正是桃江縣林業局下撥的《湖南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項目獎補資金。經過兩個月緊張施工,150畝竹林已鋪設水管1500余米、安裝噴水柱近百個,實現灌溉全覆蓋。吳小平說,在設施加持下,一是能有效抵御干旱,二是通過保持土壤濕潤,促進筍芽的分化,提高竹筍和竹材的產量。預計竹林竹筍產量將在原有基礎上提升50%。
據悉,針對本地竹林抗旱能力弱的共性痛點,2025年桃江縣精準施策,充分利用項目獎補資金,重點支持10個筍用林示范基地開展灌溉設施建設,覆蓋面積達2600畝,為竹筍高產穩產筑牢了堅實“水保障”。
告別小八三筍竹林培育基地,記者一行來到馬跡塘鎮丫峰村合作社筍竹林培育基地,這里的3000米硬化竹林道建設項目已進入收尾階段。嶄新的硬化道路在竹林間蜿蜒穿行,3-4米的路面寬度、20厘米的厚度,搭配配套的錯車道與防護欄,讓這條“竹林動脈”既寬敞平坦,又安全可靠。馬跡塘鎮丫峰村村民汪時華表示,以前運輸竹子和竹筍全靠走泥巴路,很不方便,硬化竹林道建好后,運輸效率和安全性會有大幅提升。
據統計,兩年來,在《湖南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項目獎補資金的撬動下,桃江縣已累計建成高標準硬化竹林道19.2公里、高標準竹林道80.8公里,徹底改變了過去竹材運輸“靠肩扛、靠人背”的窘境,為產業發展打通了“毛細血管”。
基礎設施的完善,也為竹產業后端加工升級奠定了基礎。在馬跡塘鎮,桃江縣竹緣林科開發有限公司的發展軌跡,正是桃江竹產業提質升級的生動縮影。這家成立于2013年的企業,專業從事竹筍資源培育、收購、加工與銷售,可日產竹筍預制菜40000包,年加工鮮筍5000萬斤,年銷售收入達1.2億元。借助《湖南省竹產業高質量發展縣》項目東風,2023年公司負責人肖學文成立湖南竹芝實業有限責任公司,斥資1.2億元建設新廠區,開啟產業擴容升級新篇章。該項目分三期推進,重點建設標準化廠房、冷鏈冷庫、配套鍋爐房及辦公樓,其中一期投入5000萬元,建成8000平方米廠房、冷庫與鍋爐房,并引進三條竹筍加工生產線。肖學文介紹,目前,第一期8000平方米的廠房主體建設已全部完成,所有生產設備也已安裝到位,待裝修完成后,將立即投入生產,預計三條生產線每天能加工生產竹筍35噸左右,年產值1.5億以上。
從前端筑牢竹林培育根基、完善基礎設施網絡,到后端優化產業布局、推動融合發展,桃江縣正以系統化思維推動竹產業全鏈條蝶變。圍繞“強化產業基礎、提質主導產品、培育經營主體、加強科技創新、促進融合發展、拓展營銷渠道”六大核心方向,桃江縣以2000萬元省級財政資金與縣級配套資金為引導,成功撬動社會資本廣泛參與。經過兩年深耕細作,桃江竹產業總產值穩步攀升,產業結構持續優化,“桃江竹”的品牌影響力也在全國范圍內顯著提升。


